你必須知道的微信封殺門事實
馬上就要過年了,可是互聯網并不消停。微信與阿里巴巴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微信相繼封殺了支付寶紅包以及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天天動聽,此外還有丁磊的網易音樂。因此,這被稱作是“微信封殺門”。
對于封殺支付寶紅包,微信的解釋是不允許以發紅包行為進行惡意營銷;對于封殺幾個音樂應用,微信的解釋是他們都有盜版音樂,為了維護正版所以封殺。對于這樣的解釋,顯然無法讓所有人滿意,甚至有些“搪塞”。
阿里與微信一直在相互封殺
如果孤立的看“微信封殺門”或許感覺微信的確霸道。若從長計議,你就會發現”微信封殺門“其實是2年來阿里巴巴與微信相互封殺的一個小片段。
2013年7月底,微信封殺了一些針對淘寶商品和商家營銷的公眾賬號,微信此舉是不希望微信成為淘寶的流量入口。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發布推出微信支付,緊接著阿里系相關人員就大肆微信支付有安全硬傷,同時淘寶、天貓禁止使用微信支付二維碼交易,禁止微店二維碼和鏈接。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來往對抗微信,微信封殺了來往轉到微信的鏈接,讓來往在微信上絕跡。與此同時,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取消分享到微信按鈕,改為分享到來往;阿里投資的新浪微博手機客戶端不能分享到微信。
2013年11月,手機淘寶已經關閉了從微信跳轉到淘寶商品和店鋪的通道,從微信的淘寶商品以及店鋪的鏈接點擊進入,會跳轉到手機淘寶的下載安裝頁面。
………(此處省略1萬字,還有多場口水仗、封殺仗不一一列舉)
再把視線來回到2015年2月2日,微信封殺支付寶紅包活動、蝦米音樂以及天天動聽,你會感覺這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是正常的對戰而已,只不過微信這次集中封殺了阿里旗下的三款產品搞得動靜有點大罷了。
至于對網易音樂的封殺,除了微信官方所謂的“版權”問題外,算是對網易指責QQ音樂抄襲的回應。2013年9月網易云音樂曾公開指責:QQ音樂在其新版本中“借鑒”引入了網易云音樂的DJ節目、歌單以及歌手入駐等功能,希望QQ音樂不要再繼續“借鑒”。
“封殺戰”的背后是什么?
在封殺戰的背后,其實誰都知道是利益。如果微信不做支付、不做微店,那么阿里巴巴不會和微信有封殺戰。就如同美國的Facebook,雖然是全球大的社交網站,直到2014年10月才推出支付功能,此前一直專注于賣廣告,加之在國外沒有一家如此強勢的電商和支付公司,所以都相安無事。
但是在中國,阿里巴巴不僅有電商,更重要的還有支付,這意味著阿里構建了一個封閉的交易系統,開商場又開銀行。而且阿里巴巴上市后,已經將金融作為下一步的重點,螞蟻金服、阿里小貸以及進軍農村市場、成立網商銀行,這都意味著阿里的未來是一家金融公司。
與阿里一樣,騰訊扔掉了電商、搜索等一系列負資產后專注于社交平臺+支付體系,這就如同政府一樣,掌握了你的戶口本,同時還掌握著中央銀行。微信支付成為騰訊的重要金融武器,接著又開了一家webank網上銀行,顯然騰訊也要成為一家金融公司。于是,阿里巴巴與騰訊在戰略上完全趨同。
由于兩家都是基于網民來開展金融服務,所以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的金融用戶多了必然減少在騰訊平臺上的金融用戶,因此兩家必然進行戰斗。這是從商業競爭角度分析,如果從互聯網公司發展來看,搞圈地運動似乎也是互聯網公司的一種習慣。
互聯網公司目前打造的所謂生態系統,其實就是對內開放對外封閉的系統。無論是自己打造產品,還是投資別人的產品拉到自己的生態圈里,都要同其他生態圈劃清界限,比如,滴滴打車只能用微信支付,快的打車只能用支付寶支付。這和當前的銀行是完全不同的,銀行只是作為一個基礎設施提供,任何商家都可以使用各種銀行進行交易,用戶也可自由選擇。
而互聯網公司則是通過不同的賬號體系、支付工具和技術手段讓商家、用戶做二選一。本來互聯網的精神就是開放,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比傳統金融業更為封閉的事實,這確實耐人尋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互聯網行業一直處于創新的前沿,監管力度弱,信奉的是“叢林法則”,誕生的自然也是草莽英雄。
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互聯網公司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目前互聯網金融政策、社交網絡實名制政策等許多政策相繼出臺,相信互聯網公司也必將面臨監管和治理,這對于瘋狂生長,搞不開放、不合作、不正當競爭的互聯網現狀將起到管理作用,對于廣大網民來說應該是件好事。
后磐石之心想要說的是:本文目的只是為了讀者對微信封殺門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不是盲人摸象,不能只看到微信封殺了阿里而看不到阿里封殺微信,也不能相信部分推波助瀾媒體的不公報道,不能相信部分自媒體人的收費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