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從紅包大戰中得到了什么?
紅包來了,一如既往的驚心動魄,數百萬人在同一時間之內猛戳手機屏幕,甚至都讓以能力著稱的支付寶后臺出現了心肌梗塞,可見中國人對紅包的熱情之高。
不過,就在一輪之后,各種社交媒體上充斥的卻是各種吐槽,搶到紅包的嫌少,沒搶到的認為自己是上當受騙,真是僧多粥少,可宣傳上依然是熱火朝天,很多聲稱不再參與的人依然在接下來的時段里苦苦守候。正應了馬云那句話,夢想應該有,萬一要是實現了呢。據說可有百萬級別的紅包哦,萬一中了呢?
支付寶這次為何要拉上微博一起與微信大戰紅包,為何百度也摻和進來卻采取了不同的紅包方式,如果不進行詳細的分析,恐怕看不清楚原委。
很多人認為,支付寶與微信的紅包大戰依然是打車之戰的翻版,主要還是為了站住移動支付的陣地,而這塊陣地正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根基,BAT誰也輸不起。
不過,始終在互聯網上早人一步進行布局的阿里巴巴卻從來都是紅包上的后來者,扮演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攪局的角色,從支付寶每次紅包大戰的狠勁看,注定不會是簡單的陣地爭奪。因此,本文不從業務發展的角度去看紅包戰,而是采取陰謀論的方式。
1、把紅包做爛,為微信攪局,支付寶只有收獲
眾所周知,紅包是去年那個春節中微信的得意之作,今年騰訊還想照葫蘆畫瓢,但阿里巴巴豈能讓微信再次獨享如此的營銷好處,先行出擊強勢來襲,即便不能把微信比下去,也可以造成混戰格局,只要如此,支付寶就沒有輸。
支付寶加入紅包大戰,直接讓紅包的味道變味,以前只是朋友之間的游戲,小玩怡情,可支付寶卻是地地道道的支付工具,而且是企業收款付款的平臺,如此,也讓騰訊不得不向企業紅包靠攏,結果,紅包性質發生了巨變,變相的被做掉了。
如果紅包做爛掉了,或者引發了社會某些方面的質疑甚至打壓,至少把紅包的口碑給惡化,造成以后紅包不再發,或者即便再發,也引不起用戶的興趣,這是多好的競爭手段呢。
2、拉高微信紅包營銷成本,讓騰訊付出更高的代價
很多人都崇拜微信在去年春節的紅包轟動效應,可卻很少去看微信是不花錢辦成了大事,朋友之間紅包發來發去,微信是一分錢也沒給,相反,有些人收了紅包卻不花掉,等于是把錢存在了騰訊的支付平臺上,定是無本萬利。這筆買賣不管怎樣都是劃算的,因為騰訊是賺了吆喝更賺了錢。
可是,在支付寶高調宣布開啟紅包大戰之后,微信不花錢也辦事的好日子結束了。從滴滴快的的打車之戰起,雙方就不得不展開真金白銀的投入,以至于數十億的投入,現在展開的送紅包大戰,雖然很多是所謂的企業投入與優惠券,但騰訊卻不得不自己拿出幾億的人民幣來真發,更不要說為了紅包大戰而花費的營銷宣傳廣告費用。
雖然都是花錢,可阿里巴巴們卻注定比騰訊收益高。一是騰訊的社交功能即便花了很多錢也改變不了社交本性,很難將用戶的習慣遷移到電商消費上,可支付寶卻是近水樓臺;二是阿里巴巴這兩年的收入能力明顯強于騰訊,再加上剛剛融資是數百億美元,比財力也更優勢于騰訊;三是阿里巴巴看似布局寬泛,可實際上業務聚焦,而騰訊卻是業務星羅棋布,這種天女散花般的花錢卻很難讓整體業務受益,資金回報率也不如阿里巴巴。
3、各種創新紅包玩法實際上是給微信下藥
如今,很多企業都加入到了紅包大戰中,當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而支付寶成為紅包攪局大戰中的帶頭大哥。支付寶在今年的紅包大戰中開發了一系列的創新玩法,里面虛虛實實,有些是微信下的藥。
正式在各種創新的指引下,不同的企業開始琢磨各種新玩法。我們已經看到,有些企業在微信上發紅包,但用戶在收取紅包之時卻要提供個人信息甚至手機的權限,這樣的紅包有騙取用戶資料的嫌疑,提醒各位搶紅包的人們小心。還有一些惡作劇的紅包,打著紅包的幌子,給出的卻是一些玩笑式的鏈接,如果僅僅是一般的開玩笑也就罷了,萬一是病毒,可就麻煩了。
當然,支付寶給微信下的藥里較恨的就是占領頭條。雖然微信強烈反應的封殺了支付寶紅包分享,可支付寶卻讓微信背上了壟斷封閉的惡名,同時,在小年24小時的紅包大戰中,支付寶成為了贏家,微信可以封殺支付寶的分享,但卻無法封殺網友們的各種吐槽和曬圖,于是,整整24小時,支付寶紅包成為了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主題,而微信紅包的消息沉入水滴,也許支付寶的目的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