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百度學習怎樣做“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是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名人效應、新聞價值以及社會影響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并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目的手段和方式。
事件營銷一般分為炒作類事件營銷和活動類事件營銷,在百度公司的發展歷程中都有經典案例。在這一章,我給大家解讀一種,也就是怎樣做炒作類事件營銷。
在上一章,我講到了百度開始轉型,也就是推出了獨立搜索網站,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01年8月,Baidu.com Beta版上線。2001年9月20日,Baidu.com開始競價排名業務。以后的百度,確實邁向了輝煌。但通往輝煌的道路,也充滿了艱辛。
李彥宏是個穩健的人,他知道Baidu.com作為一個剛推出的網站,影響力是很小很小的。
所以,現有的客戶,也就是各大門戶網站,還是需要合理利用。
比如,當時百度的銷售人員向客戶講什么是競價排名,為了解釋清楚一些,就可以直接說:給我們錢,我們可以讓網友在新浪搜狐上找到你們。客戶可以不相信百度,但不能不相信新浪搜狐。這樣,也為百度的前期競價排名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便利。
李彥宏當然早就意識到了把自己的命運依附于別人的危險,不然他不會做出獨立的百度網。
別人的流量、別人的品牌畢竟是別人的,只有自己的流量和自己的品牌才保險。
怎么樣把別人的流量、別人的品牌變成自己的流量和自己的品牌?
2002年3月12日,夜晚。
百度,悄然將獵槍對準了新浪。
多位記者已經接到了當時百度公司市場總監畢勝的電話,畢勝告訴他們,今晚7點半去新浪的搜索引擎看看,會有些新聞可做。
這些記者到相應的時間去上新浪網,輸入關鍵詞,點擊“搜索”,搜索結果顯示出的是這樣一行字:“因新浪欠費,百度暫停對新浪的搜索服務,如需更好的搜索結果,請登錄www.baidu.com。”
新浪的搜索后臺服務是由百度控制的,新浪沒有辦法把這些話給去掉。
次天,眾多媒體紛紛報道,大標題———“新浪欠費,百度停機”。再經過一番轉載、跟蹤報道,一下子被媒體炒成了“新浪停機事件”。
這事究竟怎么鬧出來的呢?
2002年春節前,新浪欠百度一個季度的技術服務費還沒有交。于是百度的人員打電話過去催款,新浪的答復是管財務的人員休婚假了,沒法辦理付款業務。等到過完春節,百度的人員再去電話催問,新浪又答復:財務負責人休產假了。
我們客觀分析,這件事情肯定是新浪在故意拖延付款。不過,中國企業之間相互故意拖延付款,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有過職場經歷的網友們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為什么百度會這樣處理呢?說實話,這對百度在行業內部的名聲不利。新浪再怎么樣,也是百度的客戶。
問題的關鍵是,百度已經沒必要在乎行業內部的名聲,他們已經不太在乎搜索技術服務的一兩個門戶網站客戶了,他們把主要精力投向了競價排名,現在的百度面向的是所有的網民和廣大的中小型企業。
在此之前,李彥宏就一直想從幕后走向前臺,從一個為別人提供技術服務的公司,轉變成為一個獨立的、面向大眾的公司。但是當時的百度,如何在低成本運作下迅速提高知名度,吸引人們的眼球呢?
現在流量很大的門戶老大新浪自己送上門來了,何不來個將計就計,借力發力?在此之前,百度每天的流量也就是三五萬而已,“新浪欠費,百度停機,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結果,請登錄www.baidu.com”,就是這一句話,讓百度的訪問量一夜之間狂漲。而后百度又順勢跟進的新聞炒作,一下子讓那些沒接觸過百度的人一下子記住了“baidu.com”。
炒作類事件營銷能夠快速提高企業(產品)的知名度,但在做炒作類事件營銷時一定要注意好幾個要點:
1,一定要攀上知名度高的人或者企業,知名度越高越好。
2,選定的事件要有吸引力,盡量是沒有的,這樣人們會主動傳播。
3,能夠吸引媒體主動報道,即使投入一部分資金也非常劃算。